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指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是理論和政策研究的‘富礦’”,希望廣大理論工作者“從國情出發,從中國實踐中來、到中國實踐中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使理論和政策創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理論不是書齋里的理論,而是在波瀾壯闊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斷研究回答解決時代課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要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渭南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孫樵正是這樣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踐行者。

渭南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孫樵
80年代從陜西師范大學歷史系畢業后,孫樵一直從事黃河流域文化的研究保護工作,深入祖國大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二十多年來,他緊隨黨中央提出的三農問題及扶貧政策,堅持服務農業農村做生態產品,于2010年在黃河流域的洛河承包了古河道、濕地、坡地約三四百畝地,成立了養殖及林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兩個,培育農業無公害產品,積極保護濕地、發展林業。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黃河文明及治理的重要講話,孫樵響應黨中央號召,提出關于設立黃洛渭國家文化公園的議案,第一次把陜西黃河流域及黃土地范圍定為黃洛渭文化,受到行業界學者認可,并受到省政府的高度重視。2020年5月,議案經全國“兩會”代表提交至國家發改委,已得到受理。其撰寫的《陜西文化的現狀及戰略研究》一書對于黃洛渭文化的研究及弘揚有較高參考價值。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孫樵積極參與保護大秦嶺,開展了秦嶺少華山華夏文明探源及保護秦嶺的專題節目,為陜西省林業廳撰寫了秦嶺保護及其措施議案,參加了渭南市臨渭區水利工程的研討與論證工作。

渭南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孫樵參加文化訪談
黨中央強調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必須堅持四個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靈魂。為貫徹十八大黨中央有關政策精神,孫樵為該院創建了大學生愛國主義基地“河洛文化歷史博物館”,并在三河流域中保護性征集文物約300件,撰寫制作了20個文化展板,推動洛河岸農業公司與學院簽訂協議。河洛歷史文化館與河岸文化地帶作為馬克思主義學院大學生思政課的實踐基地,為大學思政課提供了實踐平臺。
2020年12月,《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文章,歷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重在保護歷史文化遺址,保護文化遺址是對人民、對歷史、對未來負責。孫樵在挖掘、保護文化遺址中同樣做了重要工作,在鄭國渠珍貴文化遺址將要被毀壞的時候他及時阻止,使得兩千多年的珍貴文化遺址得到保護;長期對洛河兩岸重泉縣遺址、秦魏古長城遺址、河岸千年古槐等進行調研走訪,盡最大努力保護遺址的完整性。
堅持文化自信是一個長久的、永恒的主題,是中華民族自信和富強的偉大動力。孫樵同樣積極努力做文化傳承弘揚推進工作,成立了“渭南市黃洛渭文化研究會”,申請創建了國家頂級網站“黃洛渭?中國”和公眾號“黃洛渭文化”,向世界宣傳中華文化、文明。